• WAP手機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首頁 > 會議交流 > 代表風彩

      二只破舊木藥箱53年的見證,一對男赤腳醫生一輩子的堅守!

      2023-04-30 11:24:07編輯部西南文化網10395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發表了人類歷史上全民醫療創舉“6.26指示”,實施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范”的醫療合作社,醫療合作社的醫生是醫學世家、知識青年、有一定醫護能力的人培訓后的“赤腳醫生”,是沒有國家編制的非正式醫生,沒固定工資,許多人要赤著腳,耕地種田,赤腳醫生名稱由此而來。
      1968年9月,《紅旗》雜志發表了《從"赤腳醫生"的成長看醫學教育革命的方向》的文章,"赤腳醫生"這對"半農半醫"衛生員的親切稱呼走向了全國。直至2004年1月1日實行《鄉村醫生從業管理條例》,赤腳醫生的歷史才結束。 赤腳醫生治療農村常見病,為產婦接生,降低嬰兒死亡率,根除傳染疾病,解決緩解了農村缺醫少藥的問題,普及愛國衛生知識、除"四害"、根除血吸蟲病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貢獻。 1970年10月1日,小平故里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天平鎮水口村(大隊)成立醫療合作社,1948年出生的秦天兵,1951年出生的胡再輝,響應“6.26指示”號召,服從村黨支部安排學醫,成為村醫療合作社“赤腳醫生”。近60年來,不離不棄,相助相守,兩位70多歲的老人,仍然不分白天黑夜,風里來雨里去,一如既往戰斗在農村的醫療一線,是本村醫療合作社成立后到今天53年來唯一的醫生,全國罕見。
      二只破舊木藥箱53年的見證,一對男赤腳醫生一輩子的堅守!
      一、黨支部培養醫療合作社固定永久牌醫生的決策是關鍵。 當時的大隊黨支部書記楊啟平,堅決貫徹執行毛主席“6.26指示”精神:醫療為人民群眾大多數人服務,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挑選赤腳醫生時的標準:必須政治可靠、責任心強、終身獻給村醫療事業;必須是本村的、是結了婚的、必須是男人,確保培養的赤腳醫生不外嫁、不外流、成為本村永久牌固定醫生,這是本村醫療合作社成立后53年一直堅持到今天的關鍵保障。
      二、就職于1元錢的醫療合作社。
      農村實行合作醫療制度,社員人均投1元成立大隊合作醫療站,享受看病除了每次交5分錢的掛號費之外,藥、醫全部免費的福利。1970年5月,秦天兵、胡再輝倆初中畢業后,大隊書記楊啟平慧眼識珠,挑選他們參加岳池縣農村合作醫療赤腳醫生三個月培訓,秦天兵、胡再輝兩人沒有醫學知識基礎,刻苦鉆研,以優秀成績結業。22歲的秦天兵,19歲的胡再輝,在大隊醫療合作站擔任赤腳醫生。
      三、 買來藥再學,邊學邊實踐:解決專業技術知識難關。 秦天兵、胡再輝說:“我們當時對醫藥一無所知,三個月培訓又很短,當時很多藥,我們沒有見過,藥買來后,按照說明邊學邊做,不懂就四方求學求教,慢慢的,我們都能勝任農村多發病、常見病的診療,實現了政府要求的小病不出村的目標;各種預防藥、預防針,我們都按照規定和規程執行和接種,圓滿地完成政府的各種防病任務;我們注重醫療安全,從未出現過醫療事故,醫療糾紛”。 、自種自制中草藥:解決缺藥少藥難關。 “經費原因,藥品奇缺,我們按照毛主席和政府的號召,發揮一把草、一根針的作用,種植中藥材,發動大量采集野生中藥材,自制各種中藥材,解決了缺乏藥材的難關,用于醫療站治病,用于群眾疾病預防,我們村,傳染病及其少見?!鼻靥毂?、胡再輝高興地說到。 當時,藥品稀缺,他們的醫藥箱中往往只有汞水、碘酒、一只針筒、幾塊紗布與西醫相關的東西,他們自己動手,大力依靠中醫中藥,開創性的使用草藥加針灸,憑著手里的銀針和草藥,滿足了周邊群眾的基本醫療和衛生保健。
      五、“我們藥費、診費、各種收費,都是控制在最低利潤”。   “我們的藥費、診費、各種收費,都是低于國家規定的標準之下,且控制在最低利潤,我們沒有把看病當掙錢”,“治病收費不高,只收回成本錢,因為我們都拿了生產隊的補貼。碰上困難戶和五保戶,就得倒貼成本費了??吹接械牟∪思彝ダщy,能減免的,我們都盡量減免了?!?emsp;   秦天兵、胡再輝的情況,我們從周邊群眾得到證實。
      六、二只破舊的木藥箱:見證53年的風雨,訴說艱難滄桑。 在村當赤腳醫生很辛苦,沒有固定的工資,只是每月拿大隊補貼和生產隊記工分。這微薄的補貼和工分,根本上解決不了他們全家的生活,因而,他們白天還得赤著腳參加生產隊勞動,夜晚還要挑燈自學醫學知識,還得看病,還得出診。 盡管難苦,他們盡職盡責,滿腔熱情地為人民服務的。不管深夜還是風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病人叫到,他們立即赴診,就會認真地為病人看病打針服藥。自己治得了的,就一心一意盡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議送醫院治。 53年來,他們至今仍然在使用的二只破舊黑木藥箱,是最好的見證。
      二只破舊木藥箱53年的見證,一對男赤腳醫生一輩子的堅守!
      七、成功搶救“坐生”危重難產,母子平安,男孩現成才。
      1978年,長河扁村毛盛于37歲的老婆蔣大群生小孩,發作兩天未產,是最危險的“坐胎”(即:待出生的小孩屁股朝下),當時是深夜,沒有公路,無法轉院去上級醫院搶救,兩條性命,一個家庭,情況非常危急,經他倆多方請教有經驗的接生員,想盡千方百計,終于成功產下差點窒息的男嬰,全力搶救,母子平安,“母子倆的命是秦醫生胡醫生救的,不然還不知道會有什么后果,太感謝了?!碑a婦家人幾十年來感激不盡的說,男嬰現已吉林某大學研究生畢業成為國家棟梁。53年來,類似的一件件事例太多太多。
      八、悉心治愈縣醫院不愈的溺水后站立不起的男孩。
        1983年,埡口村蒲國亨之子蒲開平14歲,長期河中洗澡后,一直長期站立不起,經過縣醫院幾個月長期住院治療無效,縣醫院建議轉重慶中醫院治療,家里窮,根本無錢轉重慶,回村后找到秦天兵、胡再輝用中醫中藥等多種方法,全部治愈,現在該人身體健康,見到后總還是感激不盡。
      九、2個男人相守60載的秘訣:互信,互學,溝通,理解, “我們2人相守53年來不離不棄的秘訣:互信,互學,溝通,理解,互幫互助,實事求是,誠實守信。買藥等投資,我們各除一半,我不能坐車,買藥由胡再輝去。開支、收入,我們都互相信任。53年來,我們以衛生室為家,以兄弟手足般情誼支撐著這個‘家’,團結奮進,有福共亨,有難同當,人家開玩笑說,比兩弟兄還好,比兩口子還長,好多兩弟兄不如你們,好多兩口子都達不到相守一輩子!”
      十、仁心,守護周圍鄉村的千家萬戶一輩子!
      秦天兵高高瘦瘦、斯文儒雅、文質彬彬,胡再輝彌勒大佛、和藹可親、慈眉善眼,他們服務態度又特別的好,他們都對病人,面帶微笑,話語溫柔,細心診斷醫治。他們平易近人,和諧可親,醫德高尚,村民喜歡,小孩不怕,村民都稱他們為活菩薩,深得群眾信任和肯定。 “50多年來,對婦女兒童宣傳保健知識,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經常上門給兒童接種疫苗,多年來未發生傳染病流行。宣傳孕產婦保健知識,開展婦產助產工作。計劃生育前,生的小孩多,小孩的病也特別多,發燒咳嗽感冒多”。
      他們常背著木藥箱,穿著白褂,挨家串戶走訪群眾。尤其是流感時期或流腦時期,責任更大更辛苦,他們走家串戶發藥,講解預防知識,通常一天吃不上一頓飯,睡不上一次安穩覺。 醫者仁心,“仁心”最重要,秦天兵、胡再輝醫生始終站在患者角度,保持著與病人的同理心。在他心里,患者就是自己的家人,哪怕只有一絲治愈的可能,也不能放棄,作為患者唯一可依靠的人,在給患者帶來希望時,就是他當醫生最高興之時。53年里不分白日黑夜、晴天雨天、打霜落雪,只要有呼必應,不分貧賤與富貴,有錢無錢。他倆步履不停地穿梭在村衛生室、患者家中、上山下鄉,為患者帶去健康的希望。不斷提高充實醫學理論知識,努力提升技術水平,以便于更好地提高服務質量與病人救治成功率;他們還著力于衛生室建設,保護村民和周邊村民的健康。他們說:“這條路很艱辛,我們堅持守住了,我們會一直堅持走下去?!?br />

        他們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跡,卻有著今天的很多醫生無法比擬、很難保持53年的高度熱情!

      二只破舊木藥箱53年的見證,一對男赤腳醫生一輩子的堅守!

        他們沒有豪言壯語,他們用一輩子的心在踐行毛主席制定的醫療方針“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衛生工作與群眾運動相結合”,醫療衛生工作為大多數人服務的。 他們沒有高超的技術,用終身的行動回答毛主席“6.26講話”第二個核心問題:“醫療衛生發展的技術路線問題—服務少數人的‘高精尖’道路?還是服務大多數人的常見病基礎研究道路?”  他們出門巡診、上門治病,他們邁著沾滿泥巴的雙腳走家串戶,滿足了周邊農村大多數群眾的初級醫護需要!
      他們是不脫產的白衣戰士,他們的心永遠和最底層的中國農民在一起!
        他們有一顆真正為農民服務的天使般的心,是活著的白求恩、雷鋒! 他們不僅診斷治病,更指導健康教育、自我保健、衛生運動、心理疏導—這是我們社會主義社會永遠需要的上醫!
      秦天兵、胡再輝在行醫的53年里,從開始他們的醫藥箱中只有汞水、碘酒、阿司匹林三樣,但通過大力依靠中醫中藥,開創性的使用草藥加針灸,拿著手里的那一根銀針和那一把草藥,僅憑這一對互唯一的醫生,實現了大隊醫療合作社保存至今,這是全國不多見的奇跡,他們用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著53年前的學醫初心。 他們努力學習和實踐,通過考試獲得鄉村醫生職稱;他們的付出,獲縣上多次表彰,參加縣先進代表大會,獲縣最美鄉村醫生光榮稱號。
      今天,這一對75歲的秦天兵、72歲的胡再輝年輕老人,他們依然堅守在崗位上,終身互信守護村衛生室,終身守護周圍鄉村的千家萬戶父老鄉親的健康!這二只53年來的木藥箱,帶子不知換個多少條,木箱內外,被晨霧晚霜浸潤,被太陽暴曬,被雨水澆灌,被汗水浸透,被心血呵護,被歲月打磨,油漆斑駁,顏色黢黑,早已看不出木頭本色,箱蓋已經全部破裂,是最好的說明和見證!
      (作者:《西南文化報》總編輯夏先鋒、天平鎮衛生院李建明副院長、四川省玉階文化基金會志愿者廖運明)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西南文化網年會活動在四川廣安舉行
      Copycright 2017-2022 xndfwh.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文化網 版權所有  特邀法律顧問 陳傳翠


      投稿郵箱:1395111056@qq.com 372707850@qq.com  編輯部電話:18282660357 廣告招商電話:13086393462

      總部地址:中國 重慶市沙坪壩區天城路10號附1號


        川公網安備51162102000141號  備案號:蜀ICP備1703882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