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AP手機版 保存到桌面加入收藏設為首頁
      當前位置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關于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9-10 21:51:17編輯部西南文化8557
      關于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各市(州)衛生健康委、科學城衛生健康委,委直屬醫療機構,國家委在川醫療機構:
      新一代移動通信5G技術,具有高網速、大帶寬、低時延、多連接等特點,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諸多技術深度融合,將深刻改變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堅持以人民群眾健康為中心,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探索創建或重塑覆蓋全生命周期、應用豐富、結構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體系,提升醫療健康資源整體效能和可及性,增強群眾就醫獲得感,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高遠程協同能力
      (一)實施遠程診斷。依托遠程診斷系統,利用5G技術高網速、大帶寬、低時延等特點,實現超高清視頻傳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共享患者臨床資料,實時傳送患者影像、病理、檢驗檢查、電子病歷等數據,提供在線監測和視頻交互功能,上級醫院出具影像、心電、超聲以及病理診斷報告,實現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
      (二)推動結果互認。建立區域醫學影像、病理診斷、臨床檢驗結果云存儲中心,由省衛生健康委明確的檢驗檢查結果互認醫療機構將患者檢查報告單及時上傳至云存儲中心,在確保醫療安全和不影響疾病診斷治療的前提下,各醫療機構按照檢驗檢查結果互認原則對報告單的互認項目予以認可,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三)開展遠程手術。在5G網絡的支持下,上級醫療機構專家依托搭建的手術室視頻、影像、力反饋、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建模等信息還原系統,通過構建病灶模型與患者身體精確配準,為被指導醫生提供現實與虛擬疊加的影像,實現遠程精準手術指導或操控。
      二、增強應急響應能力
      (四)實現移動救援。依托院前急救系統和5G網絡,救援人員利用生命體征監護儀、心電圖機、除顫監護儀、血液分析儀等在線醫療檢查設備對患者進行初步檢查,開展院前急救,并通過5G網絡將患者醫學影像、生命體征、病情記錄等生命信息實時回傳醫院,快速制定救治方案,提前進行術前準備,實現院前急救與院內救治的無縫對接。
      (五)建設救援體系。深度整合5G技術與急救體系,以5G急救車為載體,配合人工智能、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無人機等應用,建設5G智能救援系統,構建全方位全流程的城市醫療急救體系,實現商場、學校、車站、機場以及居民小區等人口密集場所的全覆蓋。
      三、創新遠程醫學教育
      (六)開展虛擬示教。將手術視頻、人體模型制作成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數據,在培訓專家遠程或現場指導下,學員佩戴可視化顯示設備,通過5G網絡開展醫學治療操作,直觀感受3D成像解剖下的組織及器官、手術場景、力反饋、虛擬交互環境等,提高醫護人員實操水平。
      (七)演示手術直播。建立基于5G的手術高清視頻直播教學系統,醫生學員實時下載查閱患者人體數字視頻、醫療影像、電子病歷、全方位了解患者病情,結合手術現場視頻及帶教老師講解,沉浸式觀摩手術操作,感悟治療方案,提高手術教學質量和受眾面。
      四、提高監督管理效率
      (八)建設智慧病區。發揮5G海量連接的特性,建立以無線為主、有線為輔的院內網絡基礎設施,減少ICU、手術室等關鍵場所復雜布線,優化院內網絡綜合布線。通過院內物流機器人,利用自動包藥機實現藥房到病區藥品物流自動化。推行移動查房,使用移動終端聯接醫院信息系統,實現電子病歷的實時輸入、查詢或修改,以及患者檢查報告快速調閱。實施患者安全管理,通過腕帶、攝像頭建設電子圍欄,及時對患者動態進行處置。
      (九)加強資產管理。利用物聯網將醫療機構電源、供氧供壓、CT機、手術設備、手術機器人、檢驗設備、床位、床前儀器等資產在線定位,實現醫院資產可視化管理,在此基礎上開展預防性維修,提高可用度,降低運營成本。
      (十)完善醫療監管。依托5G多連接、邊緣計算和區塊鏈技術,實時上傳分布存儲醫療數據,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等手段推動監管方式創新,加強全要素、全流程監管,實現對醫療機構、醫務人員、醫療行為實時監管、精細監管,提升監管效能。推進手持移動執法終端和執法記錄儀的應用,提高監督執法信息化水平。
      (十一)共享電子病歷。應用5G高速率和區塊鏈安全的特性,推動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信息化建設,實現電子病歷和影像、檢驗、健康管理、公共衛生等系統互聯互通,實現整合型醫療服務;探索建立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系統,提升電子病歷共享安全性、及時性。
      五、提升患者就診體驗
      (十二)推廣智慧導診。利用5G多基站協同、蜂窩網交匯實現室內定位,建立院內導航系統,提供掛號、繳費、藥房、診室、檢驗、病區等地實景指引,規劃最佳就診流程與路線、分享實時位置,讓患者“少等、少問、少跑、少繞”,提高患者就診體驗。
      (十三)探索智能隨訪。借助5G高清視頻和人工智能技術,利用患者出院診斷信息,自動生成隨訪方案。通過自動識別圖像(皮膚病等)、步態、體態(骨傷恢復等)、語音、語調(耳鼻喉科等)等內容,對不同疾病的康復情況進行隨訪,評估治療效果,形成復查復診指導意見,更好地服務患者。
      六、提升公衛保障水平
      (十四)加強疾病防控。依托5G網絡、物聯網技術,完善新發、重大傳染病監測網絡,及時匯總并分析疫情數據,實現動態監測疫情,提供預警報告;結合區塊鏈分布式存儲特性,構建疫苗全過程溯源體系,實現疫苗質量安全可追溯。
      (十五)普及健康管理。以預測干預醫學理論為指導,通過5G全面、實時、持續采集個體健康體征數據,利用醫學預診斷、多組學、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提供日常健康監控、初步診斷、居家康復、慢病管理等服務,實現健康關口前移,輔助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七、助力健康扶貧攻堅
      (十六)開展智能診療。綜合運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建立人工智能影像輔助診療平臺,實現影像醫療資源有效下沉,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影像診斷能力;建設全科醫生輔助診療平臺,降低漏診誤診率,提升基層醫生診療水平和服務能力;支持中醫辨證論治智能輔助系統應用,提升基層中醫診療服務能力。
      (十七)探索智慧送藥。在條件允許的偏遠貧困地區,建立相對集中、覆蓋面廣的無人機藥柜,及時響應急危重癥患者藥物需求,通過5G智慧藥箱和無人機技術結合及時將藥品配送至健康扶貧對象,打造空中急救藥品運送綠色通道。
      八、助推產業融合發展
      (十八)培育消費市場。制定完善5G智慧醫療標準體系、業務流程,規范產業發展。鼓勵信息技術企業投資衛生健康領域,加大健康信息新產品開發、新業態培育,加快研發成果轉化,增強功能,提升性能,豐富產品供給。
      (十九)推進產業發展。打造5G智慧醫療需求對接平臺,以需求牽引創新、以創新驅動發展,加大全產業鏈協同。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和融資擔保機構,對健康信息技術創新業態、小微企業開展融資業務,培育國際國內知名的移動醫療服務品牌。
      九、精心組織完善保障
      (二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要將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作為深化醫療衛生健康服務供給側改革、實施分級診療、發展健康產業的重要內容,建立部門間及政企間協作機制,加強組織領導,開展典型示范引領,加快人才培養,統籌推進5G智慧醫療融合發展工作。省衛生健康委將確定部分重點醫院和地區,開展試點工作。
      (二十一)確保信息安全。建立健全容災備份機制,嚴格保護患者信息、用戶資料、診療數據、基因數據,對非法買賣、泄露信息行為依法依規予以懲處。加快健康大數據管理規范的制定,強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數據傳輸與應用服務的信息安全可信防護,定期開展信息安全隱患排查、監測和預警。鼓勵運營商建設遠程醫療專網,推行等級保護,保障不同場景醫療數據傳輸服務。
      (二十二)落實各級責任。醫聯體發起單位要帶頭做好5G智慧醫療融合應用工作,與運營商共同探索融合模式,推動成果轉化,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其他成員單位要主動對接運營商,積極推廣應用成熟模式,提升服務管理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積極建設5G診療系統接入端,為改善醫療服務能力創造條件;公共衛生機構要加強5G融合應用,做好公共衛生數據信息的采集、傳輸、分析、研判工作,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
      2019年9月1日

      Copycright 2017-2022 xndfwh.cn  Inc.All Rights Reserved.  西南文化網 版權所有  特邀法律顧問 陳傳翠


      投稿郵箱:1395111056@qq.com 372707850@qq.com  編輯部電話:18282660357 廣告招商電話:13086393462

      總部地址:中國 重慶市沙坪壩區天城路10號附1號


        川公網安備51162102000141號  備案號:蜀ICP備17038827號